赵明才一个人跑到了山岗顶上,坐在悬崖边尽情地痛哭起来。这是他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也是他从来没有过的感觉。这么伤心的哭泣为什么在心里反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呢?如果早点知道哭泣也是好事的话,当年守在母亲床前时自己就绝对不会死命的压抑着了,甚至刚刚在谢燕那里知道也好呀!赵明才有些遗憾,也有些庆幸。既然现在知道了,那就让自己好好的哭吧,哭得越凶越好,哭得越久越好,最好是把以前的悲伤全部都能发泄出来,把以后的悲伤也都能全部哭走,从此再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只有欢乐!想到这些赵明才放开喉咙,提高嗓门,像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上,脚蹬手抓,嚎啕大哭起来。
赵明才尽情地哭着,忘记了身在何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要回家做饭,忘记了午饭后要去送谢燕,到后来甚至忘记了自己为了什么哭,为什么要哭了,只是尽情地哭着,只是因为哭泣而哭泣。他这样哭了好久好久,哭累了,哭够了,没力气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才停了下来,也在这时想起了一切。他从地上爬起来,擦擦眼泪,揉揉哭得晕乎乎同时也被晒得晕乎乎的脑袋,趔趔趄趄地回去了。
回家后赵明才装着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做饭烧菜,平静地给母亲讲谢燕要去广东和李家瘫痪的事情。倒是母亲,听到李家病倒就吃不下饭了,非得马上去看看不可。赵明才劝了好半天她才勉强同意吃完饭再去。
赵明才和母亲来到李家时,李家已经醒了,但情绪不好,得知自己再也不能下地走路,从此一直需要人照顾,他就寻死觅活折腾好一阵子了。李家躺在床上一个劲地骂自己,但他的舌头已经不听话了,以至于人们也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只是从他用那只稍微利索一点的手不停的抽打自己判断出他在自责。那个聋老头汪明德依然坐在床边拉着他的手,用打雷似的声音安慰着他。李家对人极好,很有人缘,但他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倔老头,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从不听劝的。可汪明德不管这些,他比李家年纪要大好多,辈分也长,他以长辈的身份固执地安慰着李家。李家也一惯地倔强。这样一个不听一个听不见,两个老头各说各的,屋子里显得嘈杂极了。
李家的自责让邻居们垂泪,这也是邻居们最担心的事情。大家一再感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好人总会有那么多灾难呢?李家太不容易了。苦了一辈子,眼看着有了个漂亮且孝顺的儿媳妇,也添了小孙女,是该过几天好日子享点轻福的时候了,却成了这个样子。
当年,李家因“成分”不好而没能取上媳妇。他们家世代“贫农”,这本是很光荣的,不想他的父亲不慎交结了一帮土匪,自然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他了。也许就是因为父亲的原因使得小时性情温顺的李家的性格突然变得倔强脾气变得暴躁起来。成年的李家特立独行,渐渐地与人们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他的性格让愿意与他打交道的男人们都感到害怕,女孩子们就更不敢接近他了。这样一晃就过了三十岁,他的终身大事就真成了一件终身的大事了。
李家脾气不好,但人很勤快,他是远近闻名的泥瓦匠,就连吴金都是他的徒弟。因此,在父亲去世之后,他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日子反而过得很好。那时邻村同姓有个叫李英杰的,因为家里孩子太多养不活,就来找到他让他抱养一个。李家正有这种想法,求之不得,当然高兴极了。这个孩子就是李庭权。
李庭权来他家时刚满月,他喜欢得不得了。亲友们劝他不要抱养。李庭权离他亲生父母太近了,大家担心李家纯粹是在替别人养孩子,倘若李庭权长大后回他亲生父母那儿去了,不管他了怎么办呢?他这么多年的辛苦不就是白费了吗?那时他的年纪也大了,人财两空,日子怎么过呢。当然也有人怀疑李家那样的脾气能不能带好孩子。但正李家的性格,所有亲友的劝谏都无效果。
出乎人们意料,李家很会带孩子,也很疼爱孩子。在李庭权学会走路以前,他没有离过手,更没有出门干过手艺。李庭权能走路以后,每当干活时他都把他带在身边,即便离开,也绝对让李庭权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从不会让李庭权一个人单独玩耍。没活干的时候他们就手牵手的在村子里闲逛,或者让李庭权骑在脖子上,说笑着到处窜门。人们发现李家的脾气悄悄的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李庭权说话时他会耐心地倾听,听完也会照办,而且在外人面前他也能听得进意见了,虽然说他有时也只是应付着答应人们而并不会照着去做,但这已经很难得了。按照以往,这些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会僵着脑袋给你说:“你少给我说这些,我比你清楚!”何况现在他不单是应付,有时还会真的安人们的意思办了。
人们惊讶,想不到能让李家有这么大变化的竟然是一个咿咿呀呀的孩子。人们感慨,这人嘛还是有家才好,家可以让人有责任感,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所有潜能。人们为李家对李庭权的好非常感动,也看到李家的优点了。对他赞叹不已,也愿意和他打交道了。而一经接触才知道,李家除了脾气有时坏一点之外,没有其他缺点。他对人居然还是个热心肠。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李家的人缘已经变得很广了。他出门的时候,邻居们都会主动帮他照顾小庭权,让他放心的去干活。倒是他反而不好意思极了。后来还有人愿意嫁给他了,但他却不干了。
随着小庭权一天天长大,人们都忘记了他只是李家的养子,对当初对李家的忠告也不放心上了。但再次出人意料,李家却提及了此事。更加出人意料的是,他不是向别人提而是直接告诉了李庭权。那时李庭权已经上小学了。人们都为李家捏了一把汗,这事瞒都来不及,怎么能说呢?可李家不以为然,瞒不了何必要瞒呢。他觉得那样对孩子反而不好,还不如早点给他说。果然,李庭权听了之后没有一点反应,只是悄悄地走开了。几天后他才说他在学校里早就听同学们说过了,只是不好意思问而已。他说他不在乎,他只认李家这个爸爸,小岩庄才是他的家,他哪儿也不会去的。李家听了很高兴,亲友们却担心极了。
李庭权能上学了,李家就尽量多找活干,他要给李庭权创造最好的条件。在人们面前,他总是夸李庭权很聪明,他要供他上大学,让李庭权不仅成为全村而且要成为他的所有亲友当中的第一个大学生。李庭权也很听话,很懂事,李家不在家时他放学后回家自己做饭,等着李家回家一起吃。小小的年纪,他就学会了所有的家务活,连地里的活他也会干好多了。正当人们都为开始这对父子的时候,李家却受伤了。他和吴金在架设一根木梁时从房顶上摔了下来。吴金的腿受了伤,李家却脑袋受了伤。从那时起他不但上房干不了活了,就连在地里干活也常常喊头晕,经常要吃药才行了。本来很好的家庭条件一下子变成最差的了。李庭权初中毕业后就再也读不起书了。李英杰知道了他们的情况后来想来帮助他们,被父子俩拒绝了。李庭权对这个亲生父亲不感兴趣,他连叫都没有叫过他。反而是李家一再劝说,李庭权也成年之后才和这为亲生父亲有了一些来往,但是他们从不接受李英杰的任何帮助。
几年之后“打广”之风来了,李庭权和汪开华便背起行囊去了广东。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从李家那里学会了泥瓦匠。那时广东到处都在建房,他们找工作也容易极了,这一干就是十来年了。他们两个人在那里还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许会许霞姐妹俩就是他们在那里认识的。因为这两个漂亮的外地媳妇,在小岩庄周边很大的范围还引起了哄动,掀起一了阵前所未有的打工热潮。一时之间,能去跑广东便是很多孩子的梦想。
许霞的的确确是个好媳妇,他对李家非常孝顺。李家的病最近两年越发严重,连走路都不太稳当了,跌跌绊绊的老是摔跤。李庭权和许霞不放心,让许霞辞工回家来专门照顾他。李家坚决不同意,他总是说拖累李庭权他们了,总是很自责没有给李庭权创造出更好的条件,但他的身体条件却容不得他,最后只好让儿媳回家来。
自从儿媳回家以后李家更是自责,他尽量的不去麻烦儿媳,经常一个人偷偷的做事。令他没想到的是现在居然出了这种事情。好心做了坏事,自己摔在地里成了这样,怎么给儿子媳妇交待呢?他的担心也是亲友们的担心,更是儿媳妇的担心。大家谁也不知道该怎么给李庭权说。许霞和许会正为这事争执的很激烈。
许霞坚持不让姐姐告诉李庭权,她觉得她能照顾好公公。如果告诉了李庭权,他可能就会放心不下而回家。可眼下汪开华要在工地上做个小头头独立门户,是正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李庭权和他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现在又是连襟,自然是最可靠的人选。怎么能让他回来呢?况且,公公是长年病,庭权回家后谁去挣钱养家呢?药费哪儿来呢?还有秀秀都四岁了,开学就上幼儿园了,以后她的学费怎么办呢?可许会的意见却相反,她觉得李庭权必须得回家。李庭权不是李家亲生的孩子,如果李庭权不回家旁人可能会说闲话的。再说李家把李庭权养大也不容易,这个时候老人最想见的人肯定就是李庭权。说不定见到李庭权他高兴起来会有所好转也不一定。她不想妹夫为自家的事背上不肖子孙的骂名。还有,妹妹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公公毕竟又是异性,如果稍微有点疏忽照顾不周那可就麻烦了。就连他摔跤这事妹妹就有照顾不周的嫌疑,以后李家的亲友们会怎么看?那时妹妹可能就有苦说不出了。至于挣钱的事就更不用说了,妹妹妹夫都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时间。如果这段时间有困难,她和汪开华会帮助他们的。
姐妹俩争执了好久也没有得到相同的意见。大家却又不能说什么,谁的话都有道理,能说支持谁呢,只能干看着两姐妹。到最后姐妹俩不欢而散,许会背上行李带着谢燕走了。
许霞看着姐姐离去的背影急得哭了,她知道姐姐是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李庭权的,但她也没有办法,劝不住姐姐就只能由她了。其实,在心里她还是比较认同姐姐的话的,只不过是想找一点理由来支持自己想帮助姐姐姐夫的事业而已。且不说李庭权是不是公公亲生的,哪有父亲病重不回家的道理呢,这一点许霞是非常清楚的。可惜自己的小伎俩被姐姐识破了,许霞心里感到很难受。
在许霞的印象里,从小以来姐姐就很疼她,时时都护着她。她们家处于云南偏远山区,出一趟大山就得花好几天,贫穷落后是不必说了。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作为大姐二姐的她们自然没有学上了。她们从小就在家务农,姐姐总是抢着干重的,把轻活留给她。十几岁时,她们偶然听说了好多人都在跑广东,她向往极了。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悄悄赞下路费,和她一起来到了那个梦寐以求的大都市。在那繁华的都市里,姐妹俩看得眼花缭乱,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新鲜,但她们没有既高兴多久就高兴不起来了,她们就被一群流氓骗得一无所有。由于没有什么技术又找不到工作,饥一顿饱一顿是经常的事。好长一段时间,她们靠捡垃圾维生。后来机缘巧合,她们到汪开华和李庭权所在的工地捡废品,时间长了就和汪开华李庭权熟悉了。汪开华和李庭权问她们想不想找一份工作,愿不愿意在工地上干打杂的活,只是有些苦有些累。姐妹俩乐坏了,吃苦受累对她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她们当然乐意了。后来姐妹俩发现汪开华和李庭权是那么的勤劳朴实,姐妹俩就决定嫁给他们了。许霞想到和姐姐的这些经历,心里由衷地感激。要不是姐姐,自己现在还在云南的大山里。要不是姐姐,在广东时可能就饿死或被那些坏蛋抓去了。现在姐夫好不容易拉起了一帮人,准备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她当然想竭尽全力的去帮了。自己家现在虽然有些小困难,但生活总是有希望的。公公已经这样了,庭权回家也无济于事,何苦让他回家呢。可姐姐没有给她多少机会,就说这次姐姐也本来是不出去,要在家里和他一样照顾爷爷汪明德和女儿汪婷婷的。许霞让姐姐出去,她要帮姐姐照顾婷婷,可姐姐不答应,要不是汪老爷子坚持说他不要人照顾,姐姐都还不愿意出去呢。许霞对不能帮助姐姐感到难受极了。
许会走了好几天许霞都郁郁寡欢,亲友们这时才开始劝慰她了。姐妹俩的感情人尽皆知,大家都很感动,只是在当时不好插嘴,免得她们姐妹为难。只是大家的劝慰在这时也显得有些多余,许霞能怎么着呢?倒是劝慰的人多半都在羡慕这对姐妹。
“多好的姐妹呀,我要是有个这样的姐姐就好了!”
比如张如秀就总是在人们前面有意无意地这么念叨,惹得张如群非常恼火。
“你有良心没有?我还要怎样对你?”
“你……你就是太凶了点。”张如秀偷偷看了一眼姐姐。
“谁凶你了?你整天像个小屁孩似的,有多少人看得惯呀?你还好意思说!”张如群没好气。
“呀!你看看,你看看!”张如秀嚷嚷起来,“都发这么大火了,还说没凶。呀,妈呀,我哪里错了啊?”
这对姐妹总是这样没几句就会像吵架似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姐妹的吵嘴,只会一笑置之。不过,她们对许霞姐妹的羡慕大家心里倒是清楚的。
农忙的到来很快冲淡了人们这种羡慕。就在许会和谢燕去广东的这段时间,正是收割大豆高粱和掰玉米的季节。人们每天都顾着在地里忙活,很少时间去想那些事情。只在早晚的空档里偶尔去看看李家。
一个星期以后,李庭权果然风风火火地回来了。见到李家李庭权就哇哇大哭起来了,他向父亲发誓,他再也不会离开他了。李庭权马上让叔叔李国带他去煤矿找了一份挖煤的工作。
李庭权的回家让李家悲喜交加,情绪激动了好一阵子。不过他高兴的成份要比悲伤多多了。也正如许会料想的那样,他的病情也有了很大的好转。李庭权回家没几天,他居然一个人能从床上爬起来了。在李庭权和许霞精心的照料下,过几天他还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走几步了。许霞也终于眉开眼笑了,再也不像李家受伤那几天那样愁眉苦脸了。她见人就说她姐姐说得好,见识比她多,知道老人的心思,毫不吝啬一个劲儿地夸奖她的姐姐。大伙笑她,问她当时为什么和姐姐争执,弄得大家都不好插嘴,她笑而不答。
从那时起,人们经常都可以看到李庭权搀扶着李家在他们家门前的小院里以及村头锻炼的温馨场景,就像当年调了个个。人们除了又是感慨羡慕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了。李家的身体进步神速,日渐好转,那场摔跤风波在人们心中便不知不觉地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