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你说这么多,不期求你的原谅,但是我希望你可以明白,生命中究竟什么才是应该值得去追求,有什么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我希望你能够拨开迷雾,看清楚前方的苦,不要让外界的五彩斑斓迷惑了你的内心,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感到后悔莫及。那个时候,纵使再是后悔,恐怕已经为时已晚了。不要像我这样,等到老去的那一天,才失落地发现自己的回忆中竟然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地方,只有痛苦和懊悔。
在你人生的前二十年,我无法陪伴你;在你后面的人生中,我也无法参与了。希望你能够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做出将来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一个不合格的妈妈。
温岚读着这封信,泪如雨下。她终于明白,原来活在痛苦中的不只是她一个人。也正因为她经历过那些痛苦,所以现在的她才能够完全理解秦苏所做出的决定。
她带着对秦苏深刻的痛恨在痛苦中生活了二十年,可是现在她却发现这种恨是错误的。她不应该恨秦苏,而应该恨自己没有理解秦苏。当初她们都过于倔强了,谁都不肯理解谁,所以才会一错再错,让彼此之间的误会不断地加深,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现在,无论谁想对对方做点事情,都已经没有机会了。秦苏,这个昨天还坐在在她面前,长久凝视着她的人,今天却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生命不知不觉地便会在某天结束,让人难以预料。
秦苏的话也让温岚更加坚定了现在的做法,她应该用这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一些更有分量的、更有回忆的人生,这样等到老去的哪一天,最起码可以有些东西来回味,来留恋,告诉自己,没有白来到世间一趟。
既然连生命都能有一天会结束,还有什么仇恨是不能结束呢?还有什么坎坷是不敢面对的呢?因为无论是勇敢还是畏惧,生命都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无情地流下去。
无论选择快乐地活着,还是痛苦的活着;无论选择面对还会逃避;无论是仇恨还是宽恕;无论是选择打开心扉拥抱每个人,还是自我封闭冰冷厌世,生命都会毫不停息地流淌下去。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更豁达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呢?这样,将来等到自己老去的那一天,最起码还拥有回忆。
得知秦苏去世的消息,乔子玉也带着他的妻子回来了。再次和乔子玉见面的时候,温岚心里觉得如此温暖而开心,乔子玉真得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生命悄然间的变化让温岚从内心深处感到感动。她主动打开了自己的心扉,不计前嫌地热情对待乔子玉和他的妻子。这让乔子玉大为感动,毕竟他也已经长大,成家立业,三个兄妹之间又重新和好如初。
埋葬秦苏之后,为了自己心中的另一个不曾打开的结,也为了让秦苏的在天之灵能够安息,温岚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找到温良的下落。
她想,如果现在温良过得不好,作为女儿,最起码她可以做点事情来改善温良的生活,不仅是为了尽一尽一个女儿的职责,也是替秦苏做这点事情,让她的在天之灵可以不用感到那么的愧疚。
这个想法刚一提出就得到了乔子玉和乔蕊的大力支持。乔子玉说,虽然父亲温良在他心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只占据了他记忆的很小一部分,可是温良毕竟是他的亲生父亲。一直以来,他也有着和温岚一样的打算,现在秦苏已经去世,他们更应该集中力量找到当年离家出走的温良。
偌大的房子里,顾念之独自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中拿着那本已经被出版社退回的新书。因为违约,他支付了三倍的违约金,但是他笃信这个决定是到目前为止他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这是顾念之第一次耐心地看温岚的书,逐字逐句,从第一页一直到最后一页。温岚在书中所描绘出的世界是一个让他无比感动到世界,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像是一片温暖的绿洲,让在沙漠中行走的疲倦的路人们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合上那本书,顾念之长久地沉默着。他眼前还能浮现出他和温岚曾经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可是现在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仇恨是具有摧毁性的炸弹,可以让辛勤建立起的爱的城堡瞬间灰飞烟灭。斯人已去,活着的人应该更加珍惜生命,把握可以把握的美好,而不是带着故人的仇恨再继续生活下去。恐怕这样的情形,也是死去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刹那间,一切都想明白了。
乔慕君反复地看着那本书,不得不承认,温岚的确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这样的一个人,不应该在一个小村庄里度过余生,而应该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不是为了万众瞩目,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她的笔下感觉到力量。
顾念之已经通过努力联系到了乔蕊,十八年来从未见过面的兄妹却一见如故,相拥而泣。顾念之从乔蕊那里得到了温岚最近的消息,知道她在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温良时,心里自言自语道,也许是时候该做点什么帮助她了,这样也好让顾念之不再觉得那么愧疚。
秦苏的去世仿佛让温岚一瞬间想通了很多事情,料理完秦苏的丧事,再次回到学校的时候,温岚看着孩子们童稚的笑脸,望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更加坚信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
校长是个富有经历的老人,在学校的这段日子里,她和校长谈了很多次花,并且从这些谈话中感悟到了很多。
她的生活之所以不断地演变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不是因为她的生活本身是带有悲剧性的,而是因为她从内心深处默认并且选择了那样一种生活方式,童年的记忆在温岚的心里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让她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所以即便是后来,她又重新被秦苏接了回去,那样的被抛弃的念头还是在她心里根深蒂固,因为有着这样的潜意识,所以无形中她的所作所为便受到了潜意识的支配,让她在现实生活中真得变成了不断被抛弃的角色。就这样,潜意识在现实中不断地被印证,从而让内心那个想法更加的坚定,也让她对生活充满了悲观和失望。
原来,生活是内心的映像,你在内心中为生活勾勒出了一副什么样的图案,它就有可能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思考来改变这种影响,而不是完完全全地被动接受。
这是一个分外宁静的夜晚,冬日的晚上总是带着几分干枯和寒冷的味道。在破旧的、散发出一股古老气息的房屋里,温岚独自坐在昏暗的灯光下,重新打开了那几本一直以来陪伴着她的日记本。
这昏暗的房间里,如此安静,寂静仿佛一个伟大的钢琴手,在用一双大手弹奏着一首淡淡的曲子,一首带着淡淡忧伤的曲子。这首曲子不可以用耳朵听见,却可以用心听见。
这短短的二十多年,喧嚣过,痛苦过,挣扎过,期望过,失落过,最终还是归于一望无垠的平静。
那些在记忆书页中的人就在此刻重新从记忆的角落里蹦了出来,他们不再是一个沉积在记忆深处的回忆,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有说有笑。他们的声音和笑脸在温岚的脑海中一一拂过,在她生命过程中,那些陪伴她一起走过的人,他们在她的生命中出现,陪伴她的人生经历一段故事,然后在她的生命中消失。
人生就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片段组成的,就是这样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走过了快要三十年;也将会继续用这样一种方式,再走过三十年。在不同的阶段遇见不同的人,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在那一刻,相遇了;然后,这两条直线又沿着各自的方向,向不同的终点奔去。
无论我们走在什么样的道路上,无论我们是否曾经相遇,可是生命总会在同一个终点相遇,那就是死亡。
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要死亡,生命本身也许根本没有意义,活着就是为了等死,只是在这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中,需要做一点什么让人生显得没有那么漫长、枯燥。
有的人选择了为名利而奔波,有的人选择了为金钱而低头,有的人选择了浪迹天涯,有的人选择了安稳度日。
可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们最终都要在同一个叫做“死亡”的终点站上,和我们曾经所拼命追求的、所拥有的一切挥手说再见。那些东西,只不过是暂时由我们保管,等我们死去,它们会迎来自己的下一任保管者。
能够拥有那些东西的人固然是让人羡慕的,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如果能够在顺应自然的同时,拥有这些东西固然是好的;只是怕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让身和心都劳累不已,在追求世俗中变得面目全非。
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痛不欲生。我们带着一颗婴儿般的赤子之心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却带着一颗满目疮痍的苍老之心离开。
而让我们内心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思想本身。外界永远只是客观存在,至于会在一个人的心中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却完全取决于自己。正如一个故事所说,当面对一个橘子的时候,有的人会叹息“糟糕,只剩一个橘子”,有的人却开心地想“真好,还有一个橘子”。
痛苦多半源自“求,不得”。“求”的欲望越是强烈,当得不到的时候机会越发痛苦,心就会遭受越大的扭曲。
渴望金钱,渴望名利,渴望爱,渴望……这一个个的“渴望”就像是一座座无形的大山,不知不觉地压在心头,渴望越强烈,大山的分量就会越重。可是,生活却并不总如人意,所以当那些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痛苦就产生了。
悲观的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这样一来,生活真得变得一无是处了。这里很糟糕,那里更糟糕。
而同时,我们还习惯于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生活中的美好,两厢一比较,自己的生活就更加不如意了,因此便会产生“生活不公平”这种绝望的心理。
这种心理愈演愈烈,于是开始自暴自弃,自暴自弃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痛苦。为了缓解痛苦,需要用食物填充空虚的,用酒精麻醉痛苦的神经,用妆容修饰颓废的容颜。戴着一副面具自弃自认地行走在这个世界上,企图用一副假面孔赢得众人的喜欢。
戴着面具不仅让自己感到疲累,让自己憎恶自己,更要命的是,一旦取下面具,就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骗子”。若是这面具戴了一辈子,让大众喜欢了一辈子,那样便也是无话可说了;可是偏偏会中途发生意外,面具一旦去掉,众人顿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被蒙骗的感觉。